星期五, 11月 17, 2006

The Pearl of the Orient

東方之珠,神秘而迷人的地方,東西交融看似錯綜雜亂,卻在無形中形成自己的影像,香港的味道。

早就應該好好整理一下的兩次造訪,現實的灰塵已經覆蓋了許多過去的記憶。直到看到關於Steiner的文章,倏的聯想起「麥兜」與「攻殼機動隊」描繪香港的影像,才又串起我對那顆小珍珠的回憶。押井守將那裡畫得太有味道了~而「麥兜」與「金雞」也似乎都在描述關於香港的過去與現在,戲謔的成分都存在著,但呈現的方式很不一樣。

我後來才知道,原來殖民地對於西方的強勢統治民族而言,是一個可靠而溫暖的東方世界。而在大量吞食、歡唱西方文化的同時,卻也沖蝕了本土的文化;在過去,香港的確是一個西化得很成功的地方,而西化又代表了先進,當時的確是一個令其他崇洋的東方人嚮往的地方。因此從片面的資訊裡,看到了許多民眾也似乎樂於或習於這樣的殖民狀態(不過我不知道是不是常有非對等的統治與待遇就是了)。

因此Steiner的作品中,以一個外國人長期生活在香港的身份,也想表現些關於本地的文化。但回顧我們在香港的街頭或生活中的細節,仍然可以感受到深植在香港的在地文化,可以清楚辨識香港的本土味道,而多半那種氣味中並沒有夾雜洋味...或許是難以取代的東方習慣與本性,與殖民的特殊環境沖刷成這樣的特殊景致。
所以,你一下子可以看到高聳的玻璃帷幕大樓,轉個小巷又可以看見招牌橫跨街頭的誇張,以及斑駁而擁擠的公寓中,曬在窗外的內衣外褲...

反思台灣也是歷經許多殖民者短暫的停留,遭遇許多衝擊而使得文化淺根的現象,而台灣也難以從這些現象中掙脫,僅待時間、政策與自省,沈澱出台灣味道的真實生活,也思考目前西方文化衝擊下的台灣,那種似是而非的後現代,是否也能做深沈的思考而顯現出本土的文化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