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ic protection
台灣漫畫被入侵了嗎?
這是自由市場造成的結果嗎?
大陸的漫畫因為經過政府的篩選以及限制,因此日本漫畫的「氾濫」沒有如此嚴重。
我們應該依樣來保護台灣的本土漫畫嗎?
自由市場的運作,就是讓被觀眾選擇的東西佔據市場,讓廣大的觀眾作的選擇作為一種參考的標的,若想要打入市場,就必須作全盤的考慮,企畫、劇本、畫風等等各步的細節缺一不可。有完整考量的東西,應該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,雖然不可能對市場作完全的預期,但根據之前台灣漫畫幾度燃起市場熱情的歷史紀錄看來,有長遠計畫的企畫真的是一個重要的影響。至於本土化的作法,讓我想到的是日本的宮崎駿為日本兒童所製作的「神隱少女」,還有香港的「麥兜」,尤其是麥兜的創作方式,在拼貼中看到原創,看到新意以及創作者在戲謔逗趣開心的背後,透露的深層含意。宮崎駿則是穩紮穩打的走日本風格中比較偏向本土特性的路線,而其內容也是為了日本孩童規劃,本土以為濃厚而溫馨。
日本漫畫潮流已不可檔,甚至長久以來佔據了許多孩童、青少年、成年人的童年,有意識的新銳漫畫家可能也希望看更多元的慢畫風格,而不是僅在保護政策中開拓天地,我們的市場因為多元,在不同的刺激與視覺影響下,會有新的文化出現的,相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